2011年8月18日 星期四

知能就業學程-開課規劃書-詹翔霖教授

開課規劃書
課程名稱 問題反映與分析解決能力(K3)
學習目標 建立問題反映與分析解決之洞察能力,促進學習態度與創新思維,掌握知識資訊與運用技能,有效察覺職場問題與機會,洞察解題方法與策略,以有效訓練成為知識經濟社會中一個有準備的人力資本。
課程大綱 ■問題發掘之意識與方法     
■事象之描述與紀錄能力
■要素分析與歸因技術       
■陳報技術(reporting)與解讀能力(reading)
■解題策略的形成與取決
課程說明 本課目計6小時,講師教授3小時,實例操作演練3小時,用以強化每一個人對於可能面對問題的感應能力,以及描述問題事象與摘要簡明記述問題重點之能力,訓練每一個人有表敘問題與向外、向上陳報問題情境之技能,同時也能訓練如何判讀他人之報告,掌握情境,迅速作成解題對策建議之能力。
說明 課程講授 實作演練
一、要求思考待解決問題、與欲提升目標之效果。
二、先以相關實例啟發學習動機。
三、介紹課程大綱先讓學員腦海中有完整架構。
四、講授課程內容,並在教學過程中,設計相關問題啟發學員思考互動。
五、實作演練與多媒體輔助教學。
六、各段落結束時做簡要複習。
七、主內容
-問題發掘之意識與方法
-「問題」的定義與類型探討
-如何察覺「問題」的偵測能力與方法
-如何界定「問題」與如何為「問題」分級
何人(who):誰主其事?哪些人有關?
何時(when):何時?進度?期限?
何地(where):地點?空間?環境?交通?
為何(why):原因/成因
如何(how):方法?利弊得失?可行性?
-個人簡報之撰述能力
-要素分析與歸因技術
  -「問題」構成要素及其主要/次要因素
  -界定「關鍵性因素」的基本思維方法與可用技術
-陳報技術與解讀能力
 -彙報對象範圍與流程動向之認知
  -發送/收受報告的權力與責任問題
-解題策略的形成與取決
-解題策略的探討與研議
-「較佳」解題策略之取決方式與程序





活動設計:
1.人性測試表
-收銀機故事



實例分享:
1. 知識傳遞活動體驗
2. 每日時是分析與目標排序

講師人員 詹翔霖副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