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不帶行李的旅行生命末期的陪伴照顧期刊 電子稿演講內容
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
詹翔霖副教授,一位專注於生命末期陪伴照顧的學者,近日在一場名為「一場不帶行李的旅行」的演講中,分享了他對生命末期陪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以溫暖的方式面對人生的最後旅程。這場演講,既感人又啟發人心,吸引了眾多聽眾前來聆聽。
生命末期的意義
詹翔霖副教授以溫柔的語調開場,提到「生命末期」這個詞彙時,他並未讓人感到沉重或害怕,而是以一種平靜的方式說明了它的意義。他認為,生命末期並非僅僅是生理上的結束,而是一段深刻且值得珍惜的時光,是重新審視人生、與親人和自己和解的機會。
他形容人生就像一次旅行,而生命末期則是旅程的最後一站。「這是一場不帶行李的旅行,因為我們無法將任何物質帶走,但我們可以帶著滿滿的愛與回憶離開。」詹副教授的這句話讓在場的聽眾無不深思。
陪伴的重要性
在演講中,詹翔霖副教授特別強調陪伴在生命末期的重要性。他指出,當人們面臨生命的終點時,最需要的是情感上的支持,而非物質上的幫助。「陪伴並不是要說很多話,有時候靜靜地坐在身旁,就是最好的安慰。」他分享了一些真實故事,講述那些在病床前默默守候的家人如何給予病患無聲但深刻的力量。
他還提到,陪伴不僅僅是家人的責任,也包括醫護人員、朋友甚至社區的支持。透過共同的關心與愛,讓生命末期的人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進而減少孤獨感。
如何面對生命末期
詹翔霖副教授提出了一些實用且溫暖的方法,幫助人們面對生命末期。他建議大家可以用以下幾種方式來陪伴親人:
1. 傾聽與對話:與親人聊聊他們的心情和回憶,了解他們內心深處的想法,這不僅能讓他們感到被重視,也能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2. 創造美好回憶:即便是生命末期,也可以一起做些簡單但有意義的事情,比如翻看老照片、聽喜歡的音樂或一起看夕陽。
3. 尊重選擇:生命末期的人可能會有自己的想法和願望,例如是否接受治療、是否希望留在家中等等。這些選擇應該被尊重,而非被強加。
4.接受悲傷:面對親人即將離去的事實,我們難免會感到悲傷,但詹副教授提醒大家,悲傷是自然的情感流露,不需要壓抑或逃避。與其抗拒悲傷,不如學會與它共處。
愛是最好的行李
詹翔霖副教授在演講尾聲時,用一句溫暖的話總結:「人生最後的旅程,我們無法攜帶任何行李,但愛,是我們唯一能帶走的東西。」這句話觸動了許多聽眾,他們紛紛表示,這場演講讓自己重新思考了生命的意義,以及如何更有智慧地面對人生中的告別。
詹翔霖副教授以其專業知識和真誠態度,讓這場演講不僅僅是一堂課,更像是一場心靈的洗滌。他鼓勵大家珍惜每一天,用愛去陪伴身邊的人,也用愛去迎接人生最後的一段旅程。
感謝
「一場不帶行李的旅行」這個主題不僅是一場演講,更是一種生活哲學,提醒我們,生命有限,但愛無窮。即使在面對生命末期時,我們依然可以選擇用愛去創造溫暖,用陪伴去填滿那段旅途。希望每個人都能從詹翔霖副教授的分享中找到力量,用愛去擁抱人生中的每一刻。
.jpg)
.jpg)
.jpg)
.jpg)
.jp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